|
|
|
|
|
法句譬喻經上一則殺生的故事
甘丹文殊佛學會譯自《法句譬喻經生死品》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往昔佛陀在舍衛國祇園精舍,為天人及國王大臣們宣說妙法。有一個長者就居住在祇園精舍的路旁,他的財富多得難以計數。
長者有一個兒子,年紀才二十歲,剛結婚還不滿七日。兒子和新婚的妻子非常恩愛。新婚的妻子告訴丈夫她要到後花園中玩耍,此時正值春天三月,夫婦兩一起走到後花園中,看到園中有一棵高大的奈樹,奈樹上開滿了美麗的花朵。新婚的妻子很想要樹上一朵美麗的花朵,長者的兒子知道了她的心意,便爬上高大的奈樹打算摘花,卻不小心採到樹的細枝,細枝因無力承重而折斷,於是他便從高樹上掉下來摔死了。
長者的家人全都趕到出事現場,呼天搶地的嚎哭,極度悲傷的暈厥後又再度醒
來。所有的親族也都趕來關懷,没有一個人不悲痛傷心的。
長者家人和兒子新婚的妻子怨懟天地神明没有加以保護,將兒子入殮回家後還是啼泣不能停止。佛陀憐憫長者,於是到長者家中慰問,長者家人非常感謝佛陀的關懷,含悲稟告佛陀事情發生的經過,佛陀對長者開示說:「萬事萬物無常,没有任何東西可以永久留存的,只要有生命的開始,就會有死亡的那天,而人的生命都是伴隨著他累世的罪業和福報。你的兒子有三個地方在為他哭泣,他究竟是誰的兒子,誰是他的父親…..」於是佛陀說一偈言如下:
命如華果熟 常恐會零落
已生皆有苦 孰能致不死
從初樂愛欲 可婬入胞影
受形命如電 晝夜流難止
是身為死物 精神無形法
假令死復生 罪福不敗亡
終始非一世 從愛癡久長
自作受苦樂 身死神不喪
(譯:生命如同花果般總會成熟,終有凋零的一天;
凡是輪迴的生命都有痛苦,誰又能免於一死?
從最初因為愛欲結合而形成生命;
生命就如同朝露、雷電般無常,如同流水般晝夜不停流去;
生命就是這麼朝向成長、老化,也一天一天一點一滴的在消失,朝向死亡;
有形的身體是短暫,會死亡的,但無形的魂識精神卻不會死;
即使一個人能死而復生,他所造的罪業或福報也是不會消失敗亡;
人的生命不是只有這一世,生生世世輪迴,執著於七情六欲、親愛、情愛;
所有的苦、樂全部都是自作自受啊!)
長者聽到這偈因為了解其中的含意而忘了憂愁,於是跪在佛陀面前向佛陀請求開示,為什麼他的兒子這般年輕美好便夭壽而亡?佛陀告訴他:「以前有一個小孩,手拿著弓箭在神樹中玩耍,剛好有甲、乙、丙三個人在旁邊,小孩看到樹上有一隻鳥兒,想要將它射下來,其他三人跟著唱和說,如果能將小鳥射下來,那可說是身手矯捷,於是小孩就拉弓射鳥,鳥兒中箭後死亡墮地,其他三個人便哄然大笑,四個人歡喜離去。
後來這四個人經歷無數次的生死輪迴,他們的命運都因為當初一人殺生,其他三人見殺隨喜而受罪。這三人的其中一人甲因為累世福報較多,生在天道;其中一人乙化生為龍王,生在海上;其中一人丙生在人道,就是今天的長者你。
而那個射死鳥兒的小孩前生生在天上,作甲的兒子,也是從樹上掉下來摔死的;摔死後又投生為乙(註:龍王)的兒子,在他出生那一天便被金翅鳥吃掉了;後來他又投胎作你的兒子,二十歲便從樹上掉下來摔死,這是因為你過去生没有慈悲心,見殺隨喜,其他二人也是如此,所以才遭受到這樣的果報,為喪兒的悲傷啼哭不已。」佛陀趁機再說一偈:
識神造三界 善不善五處
陰行而默至 所往如響應
色欲不色有 一切因宿行
如種隨本像 自然報如影
長者全家大小聽了佛陀的開示後都非常歡喜,奉受五戒成為佛弟子,佛陀為他們宣說無常的道理,當下證得初聖果。 |
相關文章
1.放生的真義
2.放生與解災
3.海濤法師講殺生遭報應的真實故事
4.護生放生問題與回答集
5.拯救屠刀下懷孕母牛
6.海拉爾吉居士放生狐狸感言
7.眼裡只有眾生没有自己
8.明朝方孝儒的故事
9.放生故事-麅子下跪求放生
10.放生的感應
11.放生感應-重罪輕受,病體痊癒。
12.放生三年的感應
13.如是因果
14.戒殺放生的疑問與回答
15.雜譬喻經一則殺羊的故事
16.戒殺放生的真正道理
17.法句譬喻經生死品一則殺生的故事
18.佈施螞蟻的功德
19.玉米田的奇蹟
20.血與火豈能割捨母愛
21.放生有什麼功德
22.狐狸獲救報恩記
23.麅子下跪求放生
24.海拉爾秋冬狐狸放生
25.放生狐狸的真實感應
26.放生消災免難
27.生而自由
28.螞蟻
29.我的放生感應
30.莫以言語斷放生生機
31.小小鯨鯊再也游不回大海
32.打鳥三年,痛18載,放生後病痛始消
33.豬的前世今生
前往分享區目錄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