菩薩道次第廣論(二)

   

 

 

頂禮菩提道次第歷代傳承祖師

 

菩薩道次第廣論

授課上師:喇大仁波切 

口譯:勝義老師

主要內容:造者殊勝 (阿底峽尊者的故事)

時間: 2008/8/1

(註:黃色色塊上的文字是原文。)

     
 

由是菩提道次引導分四:一、為顯其法根源淨故,開示造者殊勝。二、令於教授起敬重故,開示其法殊勝。三、如何講聞二種殊勝相應正法。四、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。今初 

總此教授,即是至尊《慈氏》所造現觀莊嚴所有教授:別則此之教典,即是菩提道炬。故彼造者,亦即此之造者。彼復即是大阿闍黎《勝然燈智》,別諱共稱《勝阿底峽》。

其殊勝分三:

一、圓滿種中受生事理
二、其身獲得功德事理
三、得已於教所作事業


如拏錯大譯師所造《八十讚》云:「東薩賀勝境,其間有大城,謂次第聚落。其中有王都,名為有金幢。其宮極廣博,受用位饒盛,等支那國王。其國王善勝,妃名吉祥光。父母有三子,名蓮藏月藏,並其吉祥藏。太子蓮華藏,有五妃九子。長子福吉祥,現時大善巧,稱為陀那喜。幼子吉祥藏,苾芻精進月。次子月藏者,即現至尊師。」

獲得功德事理分二:知見廣博獲教功德事理,如理修行獲證功德事理。今初

如讚云:「二十一歲中,善巧六十四,技術及一切,工處善構言,及一切諸量。」謂於二十一歲以內,學習內外四共明處。聲明、因明、工巧業明,及醫方明,善巧究竟。

特如大卓龍巴云:十五歲時,僅聞一次《正理滴論》,與一黠慧戲論外道興辯,令彼墮伏美譽遍揚。

於其黑山道場,瑜伽自在,親見歡喜金剛尊身,獲得金剛空行佛母授記之尊重,羅堠羅毱多前,具足請受一切灌頂,立密諱為智密金剛。二十九歲以內,於多獲得成就師前,習金剛乘教典教授,善巧無餘。「於諸密咒唯我善巧」,作是念已,諸空行母於其夢中,陳示眾多昔所未見密咒經函,摧其慢意。此後尊重及諸本尊,若寤若夢,隨其所應,勸云若出家者,則於聖教及諸眾生,起大饒益。依是勸已,如讚中云:「共稱汝親教,為加行道者。」隨請大眾部持律上座,得加行道一分真實三摩地者,厥號戒鎧為親教師,而正出家,其諱又名,勝然燈智。此後乃至三十一歲,習學相乘內明,上下諸藏。特於能飛聚落,法鎧師前,十二年中聽受《大毗婆沙》,極善根本四部教典,雖諸異部,作受食等,諸微細分,互捨取處,遍知無雜。


由是度越自他諸部宗海彼岸,故是無倒解了一切教正法中樞要處者。

獲得證德事理者。總佛一切教法聖教,三藏寶攝,故證聖教亦須攝入三學寶中。其中戒學,至言及釋數數讚為定慧學等,一切功德之所依處。故須先具戒學增上諸證功德。其中分三。

成就最勝別解脫律儀事理者。如讚中云:「尊入聲聞乘門已,護戒如氂牛愛尾,具妙梵行勝苾芻,持律上座我敬禮。」謂其正受圓滿苾芻諸律儀已,如愛尾牛,若尾一縷掛著於樹,雖見獵士將離其命,寧捨其命護尾不斷。如是雖於一輕學處,尚寧捨命防護不犯,況其所受重大學處,是故成大持律上座。

 
     

上次我們講到為顯其法根源淨故開示造者殊勝,這個就是講到作者的部份,過去在印度,對於法源是非常考究的,首先我們所說的法究竟是不是佛說?或者只是相似法?必須做一個判斷,斷定之後必須考證,是否有人透過修持這個法後,於這個法門獲得成就。若是有成就者,那代表法源清淨,才可以如理如法的修持,因此古代在印度,那蘭陀的諸位班智達們透過三種方式來判斷這個法門是否清淨。詮釋正法謂軌範語淨 」、「學者相續淨」、「所說法清淨這是所謂的三種清淨。

再來作者是非常重要的,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的作者是宗喀巴大師,宗喀巴大師為何要造這本廣論呢?他的依據又是什麼?這是法源的一個重點,那麼我們就要了解,這個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,它是依據阿底峽尊者所造的《菩提道炬論》。《菩提道炬論》再透由宗喀巴大師加以闡述,加以解說,成為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,所以這本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的作者,除了宗喀巴大師之外,至尊阿底峽尊者也可以將它安立為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的作者之一。

另外,今天我們還要了解,所修行的法,它絕對不可以是非佛說的相似法,若今天所學、所修的是相似法的話,那麼就無法於這個法門獲得任何成就,所以它必須遠離相似法。

再來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所要說的是什麼?所要說的是三主要道,三主要道是否清淨?它是否可以正確的透過三種依止,三門皈依的方式而修學呢?這是第一點我們必須要知道的。

因此我們必須要了解,從釋迦牟尼佛到阿底峽尊者這之間各個傳承祖師,都一一可以找到來源,都可以找到法的源頭;今天我們還必須要了解,上師是否有自傳承祖師身、語、意的功德獲得成就?是否獲得這些功德成就之後,用這些功德成就來利益眾生,並且是否透過修持而獲得無上的佛果位?若是,才可以知道這個法源是清淨的,因此若要廣大的解釋的話,要一一的解釋到諸位傳承祖師,還必須要提到龍樹和無著這二大菩薩,今天因為時間的緣故,我們没辦法非常詳細的提到歷代傳承祖師的功德、名諱,但是我們可以肯定的一點那就是,阿底峽尊者他所持有的是佛陀教法當中,甚深的空性以及廣大的道次第這個法門,這個法門同時聚集在阿底峽尊者的心相續,這一點是我們可以肯定的。

各位請看到第二頁。

     
由是菩提道次引導分四:一、為顯其法根源淨故,開示造者殊勝。二、令於教授起敬重故,開示其法殊勝。三、如何講聞二種殊勝相應正法。四、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。今初 

總此教授,即是至尊《慈氏》所造現觀莊嚴所有教授:別則此之教典,即是菩提道炬。故彼造者,亦即此之造者。彼復即是大阿闍黎《勝然燈智》,別諱共稱《勝阿底峽》。
     

 甲一.為顯其法根源淨故開示造者殊勝 

勝燃燈智指的就是阿底峽尊者,這是對尊者的敬稱。今天我們所講的廣論所依據最重要的經典是什麼?《菩提道炬論》它所依據的是廣大的行解《現觀莊嚴論》。

《現觀莊嚴論》即是彌勒菩薩所造的慈氏五論當中最重要的一部,在西藏,對《現觀莊嚴論》所作的註釋大約有二十一種,其中最重要的是生根桑波(藏語)獅子賢大師所造的《明義釋》。
故彼造者,亦即此之造者。意思是說,因此《菩提道炬論》的作者也可以是廣論的作者,在此指的是阿底峽尊者燃燈智。

《現觀莊嚴論》它最主要講的是什麼呢?它最主要的內容可分為八事七十義,這八事是什麼?三種智;以及四加行;以及法身果這三個部份。

這三個部份當中,所謂「三智」指的是基智、道智、遍智。「四加行」第一個是正等加行;第二個是頂加行;第三個是次第加行;第四個是剎那加行。法身果,它指的就是果法身,佛的法身果位。這八事將來我們在講菩提道次第的時候就會漸次提到。當我們結束廣論的教授之後,有機會的話會解釋及教授八事七十義。

下以介紹阿底峽尊者,其殊勝分三:一、圓滿種中受生事理;二、其身獲得功德事理;三、得已於教所作事業。

     

其殊勝分三:

一、圓滿種中受生事理
二、其身獲得功德事理
三、得已於教所作事業

     

阿底峽尊者他的梵語名稱是底彭加列西加那,他出生在現今所謂的孟加拉這個國家。孟加拉以前是個王國,阿底峽尊者是這個國家的王子,現在這個國家已經變成了回教的國家。像釋迦牟尼佛,他出生的地方是藍毗尼,藍毗尼其實是他母親的國家,也是一個小王國,過去印度人生產是回到娘家的,所以釋迦牟尼佛出生在藍毗尼。其實這點都蠻相似的。


接下來是其殊勝分三:,這個“”它指的是阿底峽尊者,阿底峽尊者有何殊勝呢?

這「殊勝」指的是阿底峽尊者的功德。阿底峽尊者的功德今天將它分三個部份來做解說:
第一個「圓滿種中受生事理即是誕生於圓滿的種姓。
第二個「其身獲得功德事理其身的”“也可以是出生的”,也就是一生中獲得什麼樣的成就,這是第二個部份。
第三個「得已於教所作事業那在於獲得功德之後對於佛法做了什麼事業,例如到西藏去宏揚佛法,這是第三個部份。

今天為什麼要解釋阿底峽尊者的功德呢?首先第一個這是承認之前的科判為顯其法根源淨故,開示造者殊勝,因為要開示造者殊勝,所以闡述作者如何出生;出生之後透過學習獲得怎樣的功德,這個功德意思就是成就;獲得成就之後對於佛法事業作出怎樣的貢獻。今天若是我們了解作者他有這樣的功德,那當然我們會對他產生信心,並且會對於和他相同的果位產生希求的心。我們也可以正確的知道,今天他透過了這個修持,他修持的是正確無誤的法,他已透過這個法門的修持而獲得了成就,所以他的道路也是我們可以去追隨的。因此要對作者的殊勝作開示。

乙一、圓滿種中受生事理。

     
如拏錯大譯師所造《八十讚》云:「東薩賀勝境,其間有大城,謂次第聚落。其中有王都,名為有金幢。其宮極廣博,受用位饒盛,等支那國王。其國王善勝,妃名吉祥光。父母有三子,名蓮藏月藏,並其吉祥藏。太子蓮華藏,有五妃九子。長子福吉祥,現時大善巧,稱為陀那喜。幼子吉祥藏,苾芻精進月。次子月藏者,即現至尊師。」  
     

首先這是第一個部份圓滿種中受生事理, 圓滿種中受生事理過去西藏的那錯大譯師所造的《八十贊》當中就有提到,東薩賀勝境,其間有大城,謂次第聚落。其中有王都,名為有金幢。其宮極廣博,受用位饒盛,等支那國王。其國王善勝,妃名吉祥光。父母有三子,名蓮藏月藏。並其吉祥藏,太子蓮華藏,有五妃九子。長子福吉祥,現時大善巧,稱為陀那喜。幼子吉祥藏,比丘精進月。次子月藏者,即現至尊師。

東薩賀勝境指的是東方國土的名子,過去的中央是指金剛座菩提迦耶,它位於菩提迦耶的東方,因此菩提迦耶的東方是我們現在所指的東方。
東薩賀勝境,其間有大城,謂次第聚落。其中有王都,名為有金幢。其宮極廣博,受用位饒盛,等支那國王。他所說的是這個國家的王宮名子叫金幢,根據傳說,這裡面有十萬萬戶居住在這個國家,這個國家根據歷史上所記載,它就像當時的中國皇帝一般富有,等同支那國王,這支那指的是中國大陸。
其國王善勝,妃名吉祥光。國王名善勝,王妃的名子叫吉祥光。國王和王妃有三個兒子,長子名為蓮藏,次子名為月藏,幼子名為吉祥藏。太子蓮藏有五個王妃,九個兒子,長子福吉祥,現時大善巧,稱為陀那喜。太子也曾經是名揚一方的大阿闍黎。國王最小的兒子吉祥藏,是一個比丘,名為精進月。次子月藏,月藏指的就是阿底峽尊者,即現至尊師

乙二、其身獲得功德事理

     
獲得功德事理分二:知見廣博獲教功德事理,如理修行獲證功德事理。今初
     

第一個部份講的是種姓,「圓滿種中受生事理。接下來第二個部份,獲得功德事理分二:一、知見廣博獲教功德事理。二、如理修行獲證功德事理。今初

首先,知見廣博獲教功德事理指的是聞、思的廣博,獲得「教」的功德,第二個部份如理修行獲證功德事理指的是透過聽聞、思維之後,如理的實修,獲得「證」的功德,功德分為「教」、「證」這兩種功德。


丙一.知見廣博獲教功德事理

先講尊者教言的功德部份。

     
如讚云:「二十一歲中,善巧六十四,技術及一切,工處善構言,及一切諸量。」謂於二十一歲以內,學習內外四共明處。聲明、因明、工巧業明,及醫方明,善巧究竟。特如大卓龍巴云:十五歲時,僅聞一次《正理滴論》,與一黠慧戲論外道興辯,令彼墮伏美譽遍揚。
     


首先第一個講的是知見廣博獲教功德事理,『如贊雲﹕「二十一歲中,善巧六十四,技術及一切,工處善構言,及一切諸量。」謂于二十一歲以內,學習內外四共明處。聲明,因明,工巧業明,及醫方明,善巧究竟。特如大卓龍巴雲,十五歲時,僅聞一次正理滴論,與一黠慧戲論外道興辯,令彼墮伏美譽遍揚。
這個所說的是什麼呢?如贊云就是指那錯大譯師所作的《八十贊》當中所提到的,阿底峽尊者在21歲之前,即善巧六十四種技藝,這是古代印度所要學習的技藝,並通達「四共明」,工處善構言工處指的是工巧明,善構言指的是詩詞,及一切諸量,這「量」指的是內外的理論,「量」在現在指的是理論的意思。醫方明指的是醫術。
謂于二十一歲以內,學習內外四共明處。內外四明即,因明,聲明,工巧明,醫方明這四共明,阿底峽尊者都學習的非常圓滿。
特如大卓龍巴雲,大卓龍巴是一個人名,他說十五歲時,僅聞一次正理滴論,與一黠慧戲論外道興辯,令彼墮伏美譽遍揚。即尊者15歲時,聽聞《正理滴論》這本辯證邏輯的書,並與外道辯論,戰勝外道,美譽傳揚開來。

在其他的書當中提到,阿底峽尊者在他出生剛十八個月大的時候,和父母親一同遊街,有許多人圍觀,想看阿底峽這位小王子,阿底峽尊者就問父母親,這許多人是誰呢?國王和王后就回答說:我是國王,你是王子,他們是我們的子民,這時阿底峽尊者就以慈眼觀看這些眾生,並發了一個願,願一切眾生未來都能同他一樣,獲得王子這樣一個殊勝的地位,並且也能如實的修行,趨入正法。當王子發下這個願時,周遭所有的人都非常驚訝,共同的讚嘆說:這個小王子必定不是平凡人。

當時只有十八個月大的阿底峽尊者和父母遊街以後,並到一座寺院參拜,一般人都會在大殿中發願,那一般人都發什願呢?如遠離一切病痛,具足一切財富,並且希望來生可以獲得人天果報,投生於善處,但是阿底峽尊者雖然當時只有十八個月大,他所發的願是什麼呢?他發願,今天我獲得暇滿人身,諸根俱全,能夠值遇正法,也見聞三寶,並對三寶生起了信心,因此我一心皈依於三寶,他發下了這樣的願。
光是從尊者的傳記看來,他在十八個月大的時候,就能做這樣的皈依和發心,光僅僅是這樣的功德,他就可以成為我們的皈依處。

阿底峽尊者在三歲的時候,就精通了歷算,以及文字和聲明。尊者在六歲的時候就可以分辨何者是內道(佛教),何者是外道。當阿底峽尊者來到西藏的時候,他有提到,分辨內、外道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,尤其在當時的印度,佛陀的教法已經衰微了,這當中,尤其是密法的部份,要仔細的做分辨,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。阿底峽尊者來到西藏之後,他曾經說過,過去他那個時代,同時期在印度能夠分辨內、外道的只有三個人,一個是那洛巴尊者;一個是夏帝巴尊者;另外一個就是尊者自己。那個時候那洛巴尊者已經往生了,夏帝巴尊者也年老了,而他又在西藏,所以這是印度教法衰微的徵兆。
過去分辨內、外道並不是我們現在所講的一般佛教、外道,那是非常困難的,所以才只有三個人。

在尊者11歲的時候,就有許多國家的公主想要嫁給尊者,並且在尊者面前做種種姿態、跳舞,並透過歌舞,希望可以迷惑尊者,就像我們在電影中所看到的印度女性,她們的肢體動作非常豐富。但尊者卻在這個時候產生出離心,不被這個所迷惑,其實在這些公主當中,有一位是度母的化身,這個度母的化身她曾經在尊者面前,跟尊者說了一句話,這句話是什麼呢?「不貪,不貪俗世間,別如大象陷泥沼」。第一個「不貪」指的是不貪今生今世;第二個「不貪」指的是不貪著輪迴,為什麼呢?若是貪著輪迴,對戒律有所毀犯的話,那就會陷入輪迴的泥沼當中,就像大象陷入泥沼當中,比一般的動物更無法自拔,因為大象的重量比其他動物更重的緣故。
為什麼要以大象來做譬喻呢?這是要令一般人了解,所謂的凡夫他做非法、做壞事,和聖者做壞事,這兩者是截然不同的。凡夫作非法傷害的是自身;但是聖者作非法傷害的是教法跟廣大的眾生。

當尊者聽到度母所化身的公主勸請之後,非常歡喜的回答:「可以的。」於是他立刻帶著一百匹駿馬和三十位士兵出去參訪,去尋找他的上師。後來在他經過一座山的時候,就在那座山中找到他的上師,他的上師名為智達利。尊者從這位上師獲了得皈依戒,以及發心戒,發心戒指的就是菩薩戒。之後上師跟他說,你應該去那蘭陀,去那蘭陀當中找一位菩提賢,他也是你的上師。

於是尊者前往那蘭陀寺,找到了他有緣的上師菩提賢,見到上師之後非常歡喜,獻上供養之後,上師即入禪定當中觀察尊者,並且加持尊者的身、語、意三門,也給予尊者許多關於菩提心的口訣,授予口訣之後就叫尊者離開,並叫他繼續去尋找另外一位上師,另外一位上師叫做瑞波庫群。

瑞波庫群在給予尊者教導之後,並要尊者再去尋訪一位上師阿瓦波地。於是尊者又去尋求他的上師,當他見到上師阿瓦波地的時候,這位上師跟他說:「你今天馬上回去你的國家孟加拉,你要回去做什麼呢?你要去尋找輪迴有何過患?你看到過患再回來,並且在回來的時候,獲得父母親的許可。」在過去修行必須要有父母親的允許,才是好的,才是對的,於是上師對他提出這兩種要求。

於是尊者就回到孟加拉,也見到國王和王妃,國王和王妃非常歡喜,於是就說:「月藏王子,路上辛苦了,今日見到你開心的樣子,不曉得你是去了那裡?這一路上稱心嗎?」尊者回答說:「這一路上看到的都是輪迴的過失,聽到的也都是處於輪迴中的人們所告訴我的種種輪迴的痛苦和過失,我去尋找我的上師,尋找一個地方可以隱居修行,請您給我這個機會,給我許可,讓我可以去修行。」當尊者對父母親作出這樣的請求時,剛開始父母親並不答應,父母親告訴尊者:「修行是很好没有錯,但是修行不一定要出家,不一定要隱居,你可以成為太子,這個國家交給你,你可以用來作供養,一樣可以修行,這樣也是好的,不一定要去隱居。」

但是,尊者說:「對於王位我没有絲毫的貪戀,因為今天我所看到的輪迴,它除了過失之外,我對它不產生任何的貪著,今天王宮雖然為種種黃金所成,稱為『金幢』,但對我而言,卻如同糞土一般,我看到王宮當中這些美麗的宮女,這些對我而言就如魔女一樣,是非常污穢的,身上所流的也都是膿血而已,她們穿著再怎麼美麗的衣服對我而言,也是不清淨的,所以我想去深山隱居,去深山修學禪定。」 國王和王后聽到這樣的請求後只好答應了,於是國王就馬上給尊者一千匹馬,讓他去求道,尊者非常歡喜,唱了證道歌。於是就帶了千匹馬以及所準備的供品進入了森林,回到了上師阿瓦波地的住處。

     
於其黑山道場,瑜伽自在,親見歡喜金剛尊身,獲得金剛空行佛母授記之尊重,羅堠羅毱多前,具足請受一切灌頂,立密諱為智密金剛。
     

之後就是我們書中提到的於其黑山道場,瑜伽自在,親見歡喜金剛尊身,獲得金剛空行佛母授記之尊重,羅堠羅毱多前,具足請受一切灌頂,立密諱為智密金剛。」

後來尊者去拜見上師,上師的名稱是拉乎拉布達,就是文中所提到的「羅堠羅毱多,為什麼會去拜訪這位上師呢?他跟這位上師說,「我之前拜訪了幾位的師長,菩提賢、阿瓦波地等許多善知識,雖然他們也非常的善巧,但我依然無法獲得解脫,於是他們又令我來到這裡追隨你。」於是上師拉乎拉布達在13天當中傳授他喜金剛的灌頂,令其修持。尊者獲得灌頂之後,取密號叫智密金剛。

上師又令尊者修持黑嚕嘎法,以人骨為飾為天衣,身上塗炭,回到王宮中,並在三個月當中示現瘋狂,就像瘋子一樣,其實這是因為成就的緣故。示現瘋狂是為了修行的緣故,一方面也是修行的證悟,但是他的父親見到這個情況時,非常傷心,父親說:「我的孩子月藏,當他初生時有種種稀有的瑞象,我以非常歡喜的心,希望他將來可以繼承我的王位,没想到他進入黑山修行之後今日卻示現瘋狂,讓我傷心。」

當國王這樣對月藏太子(阿底峽尊者)這麼說的時候,阿底峽尊者如何回答呢?「若是我聽從父親您的命令,您的希望,成為太子,並把持國政,那我們兩個也僅是愉快的度過這一生而已,但輪迴是生生世世的,下一世之後,我們不知道會投生到何方?並且下一世之後,我也不認得您是我的父親,而您也不認得我是您的太子,這樣子有什麼利益嗎?不如讓我去求道,去修行,去獲得解脫,那我們可以生生世世的在一起,生生世世獲得解脫的快樂,不是更好嗎?」這時候母親說話了,母親說:「我們今天能夠在一起是因為「業」,因為「業」,所以有緣,但如果你今天執意要去尋求法,要去修行你所希求的安樂,那就隨你去吧,我也會發願你祝一路順利。」

於是尊者就帶著和他一樣修持的行者,當時示現瘋狂的不是只有尊者,還有他的好幾個同伴,他們就回到上師阿瓦波地的住處,從上師阿瓦波地學習「中觀」,以及細微的業-因果的部份,直到二十九歲。

阿瓦波地這位上師本身就是金剛乘的大成就者,這段期間當中,尊者向他學習密法。其實在尊者回覆父母親的那一天,尊者即是捨棄了他的國家,以及他所擁有的一切財富、王位,他完全捨棄並且離家出家,他的國家就像我們之前提到的,這個國家有十萬萬戶,王宮是由黃金所打造,名為金幢,王宮當中,城中有千萬戶,周圍圍繞二萬五千戶,這個國家所屬的花園有七百二十座,並有許多廣大的香蕉田,在田中工作的人有三萬五千位,這個國家擁有黃金打造的金幢達二萬座,外圍的城牆有七座,它富裕的程度相當於當時的中國皇帝。

     
  二十九歲以內,於多獲得成就師前,習金剛乘教典教授,善巧無餘。「於諸密咒唯我善巧」,作是念已,諸空行母於其夢中,陳示眾多昔所未見密咒經函,摧其慢意。此後尊重及諸本尊,若寤若夢,隨其所應,勸云若出家者,則於聖教及諸眾生,起大饒益。依是勸已,如讚中云:「共稱汝親教,為加行道者。」隨請大眾部持律上座,得加行道一分真實三摩地者,厥號戒鎧為親教師,而正出家,其諱又名,勝然燈智。此後乃至三十一歲,習學相乘內明,上下諸藏。特於能飛聚落,法鎧師前,十二年中聽受《大毗婆沙》,極善根本四部教典,雖諸異部,作受食等,諸微細分,互捨取處,遍知無雜。  
     


尊者一直到二十九歲當中的七年都是依止阿瓦波地這位師長,向這位師長學習顯密種種教法,並且也依止之前所提的菩提賢、吉達利這樣精通顯密的善知識、大成就者,獲得許多的幫助和口訣,從他們當中獲得顯密的一切教法,這時尊者就產生了我慢,廣論當中也有提到「二十九歲以內,於多獲得成就師前,習金剛乘教典教授,善巧無餘。「於諸密咒唯我善巧」,作是念已,諸空行母於其夢中,陳示眾多昔所未見密咒經函,摧其慢意。所說的就是尊者自己通達了顯密的一切教法,這時候產生了我慢,度母所化現的空行母為了摧毀他的我慢的緣故,就在他的夢中顯示種種他未曾聽過、未曾看過的經典,

「此後尊重及諸本尊,若寤若夢,隨其所應,勸云若出家者,則於聖教及諸眾生,起大饒益。依是勸已,如讚中云:『共稱汝親教,為加行道者。隨請大眾部持律上座,得加行道一分真實三摩地者,厥號戒鎧為親教師,而正出家,其諱又名,勝然燈智。此後乃至三十一歲,
這時候尊者其實還没有正式出家,但是他已經是一位大成就者,通曉一切顯密的教法,這時他的許多上師,和很多本尊都在他的夢中出現,勸請他要出家,如果他出家的話,不僅能為眾生,也能為教法帶來許多廣大的利益,尤其是這個時候他的上師拉呼拉布達,以神通變化剎那間穿越牆、山,來到他的跟前,跟他說:「你應當要出家,你如果出家的話,對於教法,對於眾生帶來的利益是無邊無際的。」因此緣故,於是他就從了大眾部的比丘上師戒鎧為親教師,出家受戒,出家的法名叫勝燃燈智。

西藏和印度的律分做四部,這個傳承都不太一樣,像阿底峽尊者他是大眾部,但西藏比丘戒的傳承是一切所有部的傳承。阿底峽尊者他的得戒上師法號是戒鎧,戒鎧這位親教師是已經獲得成就,得到加行道位的成就者。

尊者一直到三十一歲,都一直跟著這位上師學習習學相乘內明,上下諸藏。」「上下諸藏它所指的是上下對法,也就是所謂《對法論》,上對法是《阿毗達摩集論》,下對法是小乘的《阿毗達摩俱舍論》。

阿底峽尊者總共依止了157位上師,宗喀巴大師依止了51位上師,過去在印度依止了這麼多位上師,都是為了要求法的緣故。

尊者從親教師戒鎧這邊也學習了四部律,於能飛聚落,法鎧師前,十二年中聽受《大毗婆沙》,極善根本四部教典,雖諸異部,作受食等,諸微細分,互捨取處,遍知無雜。」四部教典就是四部律儀,這四部律儀各個部上的律儀會有些微上的差別,他對於這些差別都能夠一一去分辨,並且通達無礙。

今天這個律儀當中,它講的非常細,什麼時候可以做什麼,什麼時候不可以做什麼,什麼時候可以吃,什麼時候不可以吃,它講的非常微細,尊者對於這樣的差別都可以清晰的分辨。

接著阿底峽尊者也去過現在的印度尼西亞,依止金洲大師。

仁波切的上師曾經告訴仁波切,這四部律藏它非常微細,非常艱澀,聖者-指的是登地的菩薩,要讀八年才能通達,仁波切說他可能讀一輩子還讀不會!但是阿底峽尊者在29歲就通達這一切,所以我們知道阿底峽尊者絕對不是平凡人。

以上的部份是屬於尊者的功德-「教」、「證」二者當中教法的功德部份。

丙二.如理修行獲證功德事理

接下來要講的是尊者證悟的功德。

今天如果有人問,什麼是「佛教」,我們回答很簡單,「教」、「證」這二法即是佛教。今天有人問什麼是「佛教」,如果指著佛像,這是錯誤的,那個不是佛教!

什麼是教法呢?教法指的就是我們所講的解說和聽聞,聞、思的部份它即是教法,教的功德。什麼叫做證呢?或許有人問,現今的出家人都没有證悟的功德嗎?回答:不是的,那若是有的話,要安立何者呢?即是這些出家眾身上所擁有的戒律,不管是菩薩戒,或是別解脫戒,這些都可以是「證」功德之所依-證悟功德所依住的地方。

仁波切說他們小時候會辯經,辯經的時候會互相開玩笑,有些人會問說:「你今天有證悟嗎?」「有啊,我證悟瓶子,我證悟柱子,這也都是證悟。」這是開玩笑的,事實上並不能是這個樣子。今天佛所說的法,可以將它包含在什麼地方呢?即是經、律、論這三藏;經、律、論這三藏它個個所代表的是什麼呢?戒、定、慧這三學。

     
由是度越自他諸部宗海彼岸,故是無倒解了一切教正法中樞要處者。

獲得證德事理者總佛一切教法聖教,三藏寶攝,故證聖教亦須攝入三學寶中。其中戒學,至言及釋數數讚為定、慧學等一切功德之所依處,故須先具戒學增上諸證功德。

     

由是度越自他諸部宗海彼岸,故是無倒解了一切教正法中樞要處者。獲得證德事理者。總佛一切教法聖教,三藏寶攝,故證聖教亦須攝入三學寶中。這一段所說的是什麼呢?證悟的功德今天也可以將它安立在戒學的上面,尊者他是如何持戒的呢?

     
成就最勝別解脫律儀事理者。如讚中云:「尊入聲聞乘門已,護戒如氂牛愛尾,具妙梵行勝苾芻,持律上座我敬禮。」謂其正受圓滿苾芻諸律儀已,如愛尾牛,若尾一縷掛著於樹,雖見獵士將離其命,寧捨其命護尾不斷。如是雖於一輕學處,尚寧捨命防護不犯,況其所受重大學處,是故成大持律上座。
     

這個譬喻是什麼意思呢?髦牛牠是非常愛惜自己的尾巴的,為什麼?髦牛牠非常喜歡擺動牠自己的尾巴,因為驕傲,驕傲自己的尾巴很漂亮!尾巴要是被沙粒,木屑所沾到的話,髦牛會非常小心去清除牠尾巴上的毛。因為牠會心痛。同樣的,尊者持戒也是如此,他非常愛惜自己的戒律。今天比丘戒除了根本戒之外,它又可以分為旁墮,又可以分為所謂的惡作。

光是這個惡作如果細微做分別的話,又可以分為112種惡作,今天阿底峽尊者連112種微細的過失都未曾違背,就不用談其他的根本墮和旁墮了,他都完全没有毀犯,持戒非常清淨,這是非常困難的。過去宗喀巴大師曾經說過,雖然他未曾犯過四根本和旁墮,但對於細微的過失有違犯過,這種違犯只要立刻淨除就可以回淨了,但是阿底峽尊者連微細的過失都未曾違越。

在比丘戒裡有一點是屬於比丘的細微過失,當中有一條是,一個禮拜只能洗一次澡,但是現在每天都在洗澡,所以每天都在犯,戒微細是微細到這種地步,阿底峽尊者對於這些細微的戒律都非常愛惜,像愛惜自己生命一般,所以我們知道,光是說持戒的功德,阿底峽尊者就有如此偉大的功德。今天就像髦牛,對我們來講,那只是一個尾巴而已,但是對髦牛來講,牠是非常珍重牠的尾巴的,牠把它當作生命一般的愛護,就如阿底峽尊者對於戒律,對我們而言,這僅僅是過失而已,只要用四力去懺悔就可以淨除,但是阿底峽尊者依然把它當作自己的生命一樣愛惜,今天就講到這裡。


祈求達賴喇嘛尊者長壽文
於此雪嶺所繞國土中 一切利益安樂之生處
天津嘉措觀自在菩薩 願尊常住直至輪迴止

迴向文
願我所積諸善根 饒益正法及有情
尤願法王宗喀巴 聖教心要恒光顯

     
 

這個授課內容主要是在講授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道前基礎 造者殊勝的部份,佛弟子聽打整理,反覆聽授,並再次經過口譯的校對,如有任何不圓滿的地方或錯誤,在此先行深深懺悔。聽打內容將陸續推出….

 
     


菩提道次第廣論授課聽打一──歸敬誦

菩提道次第廣論授課聽打二──造者殊勝

菩提道次第廣論授課聽打三──造者殊勝

菩提道次第廣論授課聽打四-造者殊勝

菩提道次第廣論授課聽打五-教授殊勝

菩提道次第廣論授課聽打六-教授殊勝


菩提道次第的皈依境觀想圖

菩提道次第的資糧田觀想圖